民间借贷司法解释15.4:的理解与适用
民间借贷概述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单位之间以及单位之间的资金借贷,不涉及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的资金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非法的、违法的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融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呈现出日益的态势。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15.4的出台背景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民间借贷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15.4”)。司法解释15.4主要对民间借贷的效力、履行、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于解决民间借贷纠纷,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15.4的理解
1.民间借贷的效力
民间借贷的效力,是指民间借贷关系的法律效力。根据司法解释15.4第1条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单位之间以及单位之间的资金借贷。”可知,民间借贷关系的法律效力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约定。如果借贷双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应当视为有效。
2.民间借贷的履行
民间借贷的履行,是指借贷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借贷义务的行为。根据司法解释15.4第2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履行,应当遵循诚信、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则。”可知,民间借贷的履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即借贷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有任何欺诈、胁迫等非法行为。
3.民间借贷的责任
民间借贷的责任,是指借贷双方在民间借贷关系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司法解释15.4第3条的规定:“民间借贷中,借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