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审理若干规定:为维护民间借贷秩序提供明确指引》

作者:心陌南尘 |

民间借贷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民间借贷数量的增加,民间借贷纠纷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为维护民间借贷秩序,保障借款人、出借人及担保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20年8月17日发布了《民间借贷纠纷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对民间借贷纠纷的审理提供明确指引。

民间借贷纠纷的概念与范围

(一)民间借贷纠纷的概念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因借款人、出借人及担保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依法需要由人民法院审理的一种民事纠纷。

(二)民间借贷纠纷的范围

《规定》第2条明确了民间借贷纠纷的范围,包括:

1. 借款合同纠纷;

2. 担保合同纠纷;

3. 借款人悔约纠纷;

4. 出借人请求提前还款纠纷;

5. 借款人请求延长还款期限纠纷;

6. 利息纠纷;

7. 逾期利息纠纷;

8. 借款人违约责任纠纷;

9. 出借人欺诈纠纷;

10. 出借人非法占有纠纷;

11. 借款人欠款纠纷;

12. 借款人死亡纠纷;

13. 借款人失踪纠纷;

14. 借款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纠纷;

15. 借款合同无效或者可撤销纠纷;

16. 保证合同无效或者可撤销纠纷;

17. 抵销纠纷;

18. 追索纠纷;

19.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纠纷;

20. 抵押权纠纷;

21. 质权纠纷;

22. 保证期间纠纷;

23. 保证履行纠纷;

24. 损害赔偿纠纷;

25. 其他与民间借贷有关的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1. 起诉条件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符合以下条件的民间借贷纠纷:

1. 原告是借款人、出借人或者担保人;

2. 被告是承担责任的对方;

3. 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主要内容符合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

4. 双方当事人已经履行或者应当履行诉讼程序。

2. 起诉期限

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期限为自起诉状送达之日起算,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审理程序

《民间借贷纠纷审理若干规定:为维护民间借贷秩序提供明确指引》 图1

《民间借贷纠纷审理若干规定:为维护民间借贷秩序提供明确指引》 图1

1. 审判组织

民间借贷纠纷的审判组织包括人民法院依法设立的审判庭和其他审判岗位。

2. 审判程序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 通知当事人参加诉讼;

2) 准备相关材料;

3) 进行审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和辩论;

4) 制作判决书,并送达当事人。

民间借贷纠纷的裁判原则与标准

(一)民间借贷纠纷的裁判原则

1. 平等原则: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地位,人民法院应当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公正审理民间借贷纠纷。

2. 自愿原则:民间借贷应当遵循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原则,依法订立合同,约定明确、合法的内容。

3. 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不得有欺诈、虚假陈述等行为。

(二)民间借贷纠纷的裁判标准

1. 合同约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应当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内容进行审理。约定内容合法、明确、具体,且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2. 法律法规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纠纷的规定,具有普遍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

3. 公平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要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公正处理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审理若干规定》的出台,为民间借贷纠纷的审理提供了明确指引,有利于维护民间借贷秩序,保障借款人、出借人及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也提醒广大学习法律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纠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债权债务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