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庭后调解成功
在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屡见不鲜。此类纠纷往往涉及金额较小,但涉及面广泛,对当事人及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我国法院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庭后调解”的道路,实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目标。以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例,探讨庭后调解的成功经验。
案例回顾
A公司与B公司于2018年1月达成一份民间借贷协议,A公司向B公司借款人民币10万元,约定利息率为月利率5%。后因A公司未能按时归还借款,B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但A公司未能按约定的期限归还借款,构成违约。故判决A公司向B公司归还借款本金10万元及利息。
案件特点
1. 涉及金额较小,事实清楚。
2. 双方当事人对借款事实无异议,争议主要在于利息的计算。
3. 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有较高意愿,希望尽快解决纠纷。
庭后调解过程
1. 调解前准备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已对双方当事人的证据进行了充分审查,认为双方存在调解的可能。故法院在庭后安排调解。
2. 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A公司表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确实未能按时还款,希望对方能够谅解。B公司表示,虽然利息计算存在争议,但希望能够尽快解决纠纷,以便双方当事人继续的业务往来。
调解员充分了解了双方当事人的诉求,遂提出以下调解方案:
(1)A公司同意按照约定的利息 rate 5% 支付B公司利息,直至还清借款本息;
(2)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结束本次诉讼。
3. 调解结果
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并在调解书上签字。法院对调解结果予以确认,并依法制作调解书。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庭后调解成功 图1
通过庭后调解,本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成功达成调解,既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节省了司法资源。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为类似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当然,庭后调解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当事人、法院及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希望今后能够在更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实现庭后调解,真正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