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间借贷参考文献概述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通过借贷关行资金往来的一种经济行为。在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调整。民间借贷合同是借款人(出借人)和借用人(借款人)之间约定借款金额、期限、利息、还款方式等内容的书面协议。民间借贷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
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出借人需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借用人需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之间应当具有合法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不得成为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
民间借贷合同的标的
民间借贷合同的标的是资金。即借用人从出借人处获得资金,出借人则向借用人提供资金。民间借贷合同的标的应当合法,不得为非法财物。
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
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借款期限:民间借贷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应当明确,且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出借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排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合理设定借款期限。
2. 利息:民间借贷合同可以约定利息。但《规定》对利息的约定进行了限制,不得超过合同约定的利率上限,即年利率不得超过24%,超过部分无效。《规定》对砍头息、逾期利息、违约金等格式化条款进行了否定,要求合同当事人自行协商。
3. 还款方式:民间借贷合同可以约定还款方式,如分期还款、一次性还清等。还款方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约定不履行还款义务。
4. 逾期履行:民间借贷合同约定逾期履行时,出借人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要求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等。但民间借贷合同的逾期履行责任,不得影响出借人正常的日常生活。
民间借贷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民间借贷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以终止或解除:
1. 借款人失踪:借款人失去联系满两年以上,出借人可以申请法院终止借贷关系。
2. 借款人死亡:借款人死亡,出借人可以申请法院终止借贷关系。
3. 借款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借款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出借人可以申请法院终止借贷关系。
4. 合同约定的终止、解除条件成就:民间借贷合同约定有终止、解除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合同可以终止或解除。
民间借贷合同的纠纷处理
民间借贷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采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协商是解决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的最常用方式,也是最有利于双方的方式。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当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纠纷。
民间借贷合同是出借人和借用人之间约定借款关系的一种经济法律行为。在签订民间借贷合双方应当注意合同的主体、标的、履行、终止和解除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合同合法有效。如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民间借贷合同关系的健康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国法律出版社, 2007.
2.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
2017年民间借贷参考文献概述图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民间借贷纠纷也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保障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策,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和指导。结合2017年民间借贷领域的参考文献,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风险防范及纠纷解决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民间借贷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民间借贷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关于民事合同的基本法律,对民间借贷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当符合合法、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平等、充分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格式应当合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借贷办法》
为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保障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发布了《民间借贷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民间借贷合同应当由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办法还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期限、抵押、担保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防止民间借贷纠纷的发生。
民间借贷风险防范
1. 加强风险意识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融资方式,出借人应当充分认识到借贷风险的存在,并在借贷前做好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良好。借款人也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合理使用借款,避免过度借贷,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2. 合法合规
民间借贷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民间借贷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合同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明确。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应当注意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的问题,防止因合同问题导致纠纷的发生。
3. 设置合理的借款期限和利率
2017年民间借贷参考文献概述 图2
民间借贷应当根据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设置合理的借款期限和利率。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应当注意借款期限和利率的设定,避免因借款期限过长、利率过高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从而给自己带来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解决途径
1. 协商解决
民间借贷纠纷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协商解决。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应当通过协商的方式,就借贷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问题达成一致,避免因协商不成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2. 调解解决
调解解决是指由第三方的中间人或者调解机构对民间借贷纠纷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解决方式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诉讼而导致的费用支出和时间浪费。
3. 诉讼解决
当协商和调解等方式无法解决民间借贷纠纷时,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借款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017年民间借贷参考文献概述对民间借贷法律规定、风险防范及纠纷解决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出借人、借款人及见证人应当加强风险防范,合法合规地进行民间借贷活动,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