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监管创新|以管资本为主的新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有效监管国有资产,确保其保值增值,一直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进行了多项改革与创新,特别是“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国有资产管理新举措的内涵与意义
“以管资本为主”,是指转变传统的“以管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将国有资产监管的重点从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向管理和监督企业的资本流动、资本收益以及资本运作等方面。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重要把握,即通过加强资本层面的监管,促进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营和健康发展。
1. 转变监管思路: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过渡
国有资产监管创新|以管资本为主的新模式 图1
过去,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更多地关注于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具体指导和管理,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有企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监管效率低下、过度干预企业自主权等问题。通过“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监管部门将更加注重对资本流动的监控,而非对企业具体运营的干涉。这种转变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增强其竞争力。
2. 强化资本运作: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体系
在新的监管模式下,国有资产管理将更加注重资本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机制,包括资本结构调整、资本重组、资本证券化等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营。还将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提升国资监管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能力。
“以管资本为主”的具体实践
1. 完善监管体制:厘清权力边界
我国在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以国资委为例,该委按照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着手厘清自身的权力边界,启动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拟订工作。通过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了以前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
2. 优化制度建设:推动规范化管理
国有资产监管创新|以管资本为主的新模式 图2
为适应新的监管模式,各地纷纷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国资委组织起修订了一系列国资监管制度办法,包括《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办法》、《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提供了规范化依据。
3. 强化动态监测:提升监管效率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各地国资委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国有资产动态监测体系。构建了覆盖面更广的国企财务动态监测平台,将所有县市区纳入动态统计监测范围。通过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运营状况等信息,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以管资本为主”改革的效果
1. 取得的积极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有企业活力明显增强,资产运营效率显着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率稳步提升。国资委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本运作等措施,在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推动了多家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2. 未来改革方向
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未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允许和鼓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通过破产重组等方式退出市场;
- 加大对国有资本基金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的产业集中;
- 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水平。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监管模式、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必将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基于国资委2023年半年度工作报告整理)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