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中的债权人撤销权|股权转让与债权保护

作者:半字浅眉- |

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股权转让是一项常见的法律行为,但也伴随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潜在的法律风险。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人(股东或法定代表人)通过转让股权来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可能会对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此时,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这一权利,维护自身的债权不受侵害。

股权转让与债权人撤销权的基本概述

(一)股权转让的概念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有偿或无偿地转让给他人的一项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依法自由转让其股权;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主要通过在证券交易市场买卖或者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

股权转让中的债权人撤销权|股权转让与债权保护 图1

股权转让中的债权人撤销权|股权转让与债权保护 图1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条的规定,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放弃债权,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这一权利旨在防止债务人通过不当行为逃废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股权转让中债权人撤销权的适用情形

(一)债务人恶意转让股权

当债务人(股东)明知自己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仍以低于市场价甚至无偿的将股权转移给第三人,导致公司资产减少,最终影响债权人的利益时,债权人可以主张行使撤销权。

甲公司因经营不善欠乙银行10万元贷款。为了逃避债务,甲公司的股东张三将名下全部股权转让给了其关联方李四,并约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支付转让款。此时,乙银行作为债权人可以依法申请法院撤销该股权转让行为。

(二)受让人知情或应当知情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条的规定,只有当受让人明知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且低价交易可能影响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才有权行使撤销权。若受让人是善意的,则其获得的利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上述案例中,如果李四不知道张三转让股权是为了逃避债务,则乙银行不得要求撤销该股权转让行为。

三年限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债权人的撤销权并非无限制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债权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的,撤销权消灭。

股权转让与撤销权行使的实际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公司因拖欠工程款被债权人丙起诉至法院。为了规避执行,该公司股东王五将名下全部股权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转让给其朋友赵六,并在转让协议中约定分期支付转让款。

(二)法律分析

1. 王五的股权转让行为属于恶意处分财产,损害了债权人丙的利益;

2. 若能证明赵六知情或应知该转让行为的性质,则丙有权要求法院撤销该股权转让;

3. 债权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股权转让行为之日起一年内提起撤销诉讼。

(三)司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 举证责任分配:债权人需证明债务人的恶意和受让人是否存在过错;

2. 股权转让价格的公允性认定:通常需要专业评估机构出具报告;

3. 程序要求: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行使撤销权。

与建议

股权转让中的债权人撤销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防止债务人利用股权操作逃避债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人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收集和保存证据,尤其是证明债务人恶意转让的证据;

2. 在行使撤销权前充分评估可行性,必要时专业律师意见;

股权转让中的债权人撤销权|股权转让与债权保护 图2

股权转让中的债权人撤销权|股权转让与债权保护 图2

3. 注意撤销权的时效性,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利。

债权人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在发现可能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时及时采取措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债权债务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